《岑浩輝:看不見的臺灣不正常現象》




我叫岑浩輝,來自香港。90 年代初,我第一次到臺灣,就被這裡多元包容的氛圍所吸引。當時,臺灣的經濟發展蓬勃,社會氛圍開放自由,讓我感到十分嚮往。在臺灣生活多年後,我發現了一些讓我覺得“不正常”的現象,這些現象可能不是外國人一眼就能看到的,但卻真實存在。

首先是“媽寶文化”。臺灣的父母對子女的溺愛程度,讓我覺得有些過度。我在街上經常看到一些成年子女,依賴父母接送上班、買飯,甚至連選對象都要父母過目。這種過度的依賴,讓子女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在社會上也容易受到欺負。

其次是“過度禮貌”。臺灣人十分注重禮貌,即使是陌生人之間,也會互相禮讓。這種禮貌固然是美德,但有時卻會讓人覺得過於矯情。比如,在公共場合,人們會不斷地說“謝謝”和“對不起”,即使只是一件小事。這種過度的禮貌,讓人覺得有些虛假,缺少真誠。

另外,臺灣的“政治紛爭”也讓我感到“不正常”。臺灣的政治環境十分複雜,不同政黨之間的爭鬥非常激烈。這種激烈的政治紛爭,不僅影響到政府的運作,也讓社會氛圍變得十分緊張。在臺灣,人們常常會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而爭吵,甚至決裂。這種政治紛爭,讓臺灣社會難以團結,也讓臺灣的國際形象受損。

最後,臺灣的“夜市文化”讓我感到有些不適應。臺灣的夜市非常熱鬧,但同時也很擁擠和喧囂。在夜市裡,人聲鼎沸,空氣中瀰漫著各種各樣的氣味。這種擁擠喧鬧的環境,讓我感到有些壓抑,不太適合我這種喜歡安靜的人。

以上這些現象,是我個人對臺灣社會的一些觀察和感受。這些現象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感,但卻是我在臺灣生活多年後最深刻的印象。我尊重臺灣社會的多元性,也欣賞臺灣人的許多優點。但我認為,這些“不正常”的現象,也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正視和改善。

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批評臺灣,而是希望能夠引起臺灣社會的反思。我相信,只有不斷地反思和改善,臺灣才能變得更加美好。

  • 反思“媽寶文化”:鼓勵子女獨立自主,減少過度溺愛。
  • 調整“過度禮貌”:注重真誠,避免過於形式化的禮貌。
  • 緩和“政治紛爭”:加強溝通和協調,尋求政治共識。
  • 改善“夜市文化”:加強管理,減少擁擠和喧囂。

我希望,有一天,臺灣社會能夠擺脫這些“不正常”的現象,成為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社會。我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討論和反思。

最後,我想說,儘管臺灣社會存在著一些“不正常”的現象,但我仍然非常愛臺灣。這裡有我的家人、朋友和事業,我早已把臺灣當作我的第二個家。我期待著臺灣的明天,也期待著與臺灣人民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