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委會看台灣




我在奧委會工作了三十多年,見證了台灣在國際體育舞台上的浮沉。
1984年,台灣首次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奧運會。那一年,我擔任中華奧委會副秘書長,親眼見證了台灣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表現。我們獲得了兩面銀牌和一面銅牌,在國際體壇上展露出台灣的實力。
然而,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台灣在國際體育舞台上的地位也受到影響。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被逐出國際奧委會。直到1981年,台灣才以「中華台北」的名義重新加入國際奧委會。但加入後,台灣在奧運會上的席位一直受到中國的挑戰。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以台灣使用「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賽為由,向國際奧委會提出抗議。最後,國際奧委會裁定台灣可以使用「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賽,但必須在隊服上加上「中國台北」的字樣。
這個決定引起台灣社會的廣泛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台灣主權受損的象徵,也有人認為這是為了維護台灣在國際體育舞台上的地位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無論如何,台灣在國際奧委會上的地位一直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台灣在國際體育舞台上的地位也可能受到影響。
我希望台灣運動員能在國際體育舞台上繼續發光發熱,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實力。我也希望台灣能早日成為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會員,讓台灣運動員能以自己的國旗和國歌參加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