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韓」連署在 6 月 6 日時突破法定門檻,意味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將進入第二階段的罷免投票。這場罷免案自去年起就備受各界關注,不僅是史上首次大規模罷免直轄市長的連署,也考驗著罷免制度在台灣的運用與民意的展現。
罷免運動的背景罷韓運動的起源可追溯至去年 8 月韓國瑜在世界棒球 12 強賽期間請假前往中國大陸,引起部分高雄市民不滿,認為他輕忽市政工作。隨後,罷韓團體「我們罷韓」正式成立,並在去年 11 月發起第一波罷免連署。不過,當時連署人數未達法定門檻,罷免案暫告一段落。
第二波罷免連署今年 3 月,罷韓團體再度發起第二波罷免連署,並在短期內募集到超過 20 萬份連署書,成功突破法定門檻。此次連署期間,高雄市政府和韓國瑜陣營均採取反制措施,包括提告罷韓團體及動員支持者參加反罷韓遊行。然而,罷韓團體持續發起各種造勢活動,並提出對韓國瑜的不滿,使得罷免案獲得不少市民的支持。
罷免投票的影響罷免投票將於 6 月 6 日舉行,若韓國瑜被罷免成功,將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此舉不僅對韓國瑜個人造成重大影響,也將對台灣的政治體制產生深遠的影響。
罷免制度的爭議罷免制度作為一種民權保障,但在實際運作中也引起不少爭議。有人認為罷免制度容易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造成社會撕裂。也有意見指出,罷免制度門檻過低,容易被特定團體濫用。此外,罷免投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於地方政府財政也造成一定負擔。
韓國瑜的回應對於罷免案,韓國瑜曾表示尊重民意,並承諾會虛心檢討自己的施政。他在罷免投票前夕也積極投入輔選活動,尋求選民的支持。韓國瑜的支持者認為,罷免案是民進黨和綠營勢力介入高雄市政所發起的政治鬥爭,呼籲市民投下反對票。反罷韓團體則批評韓國瑜施政失敗,無視民意,應該被罷免下台。
罷免投票的結果與影響罷免投票的結果將於 6 月 6 日晚間公布。如果韓國瑜被罷免成功,高雄市將會進入市長補選階段,由高雄市議會副議長主持市政。罷免投票的結果不僅將影響韓國瑜的政治生涯,也將對台灣的政治體制和民意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