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优雅舞者——博恰




在残疾人运动的世界里,博恰——一种起源于古希腊的精准投掷球类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竞技性,在中国逐渐受到关注。

起源与发展

博恰在公元前6世纪便已出现在古希腊,当时被称为"spheristikè"。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博恰曾经是一项正式比赛项目。中世纪时,博恰传遍欧洲,成为贵族阶层的热门消遣。1984年,博恰作为残疾人运动项目首次亮相残奥会,此后便成为残疾人运动会的常设项目。

博恰的独特之处

与其他残疾人运动不同,博恰对运动员的肢体要求很低。因此,它吸引了各种身体残疾的运动员,包括脑瘫、脊髓损伤和肌肉萎缩症患者。

博恰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在于其对精准性和战术的融合。运动员需要用自己的力量或辅助设备,将球投掷到目标球的附近。目标球越近,得分越高。在比赛中,运动员不仅需要精准的投掷技巧,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策略,判断球的落点和对手的意图。

中国博恰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博恰运动发展迅速。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中国队夺得了一枚博恰混合双人金牌和一枚博恰男子个人BC3级银牌。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中国队再添一枚博恰混合双人BC3级银牌和一枚博恰男子个人BC4级铜牌。

博恰运动员的故事

每个博恰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故事。刘义庆,一位来自上海的脑瘫患者,从12岁开始接触博恰。起初,刘义庆的投掷很不稳定,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教练的指导,他逐渐提高了技术。2016年,刘义庆入选国家队,并随队参加了里约残奥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张明凯,一位来自深圳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高位截瘫。但张明凯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2008年,他开始练习博恰。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天赋,张明凯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博恰运动员。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张明凯代表中国队参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博恰的精神

博恰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体现。它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博恰赛场上,运动员们用手中的球诠释着生命的意义,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