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最重的關節。它包在一個充滿液體的滑液囊中,各部分由肌腱和韌帶繫在一起,面前有堅固的膝蓋骨像盾牌一般保護著,空隙中有軟骨襯墊,使股骨不致與小腿的腓骨和脛骨摩擦。雖然如此,膝關節仍然是最容易受傷的關節。
負重走路 less than 10kg
上下樓時,膝關節都是屬於負重運動,而且都是單腿受力。有數據顯示上樓時膝關節會承受平時4倍左右的壓力,下樓時會承受6-7倍的壓力。爬山也是相同的道理,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就是因為下山或者下樓、下坡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遠超乎人們的相像。
有一位肥胖的病人,膝關節不好,經常到醫院來看病。後來通過自己對體重的控制,體重降低了30斤,膝關節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70歲老太太,鍛煉時不小心受傷,診斷為小腿後側肌肉拉傷。為保險起見,進行了膝關節X光片檢查,發現有嚴重的骨刺。但患者表示膝蓋沒有任何症狀。老年人難免有骨質增生,但並不是有骨質增生就一定有症狀。只要我們保護好膝關節,就可以避免症狀的產生。
預防膝關節病的小動作:拿一拿:用手輕拿股四頭肌;搓一搓:用手心輕搓股四頭肌,稍感溫熱;點三穴:手指輕點三穴——鶴頂,內外膝眼。
鶴頂穴 - 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膝關節病, 付國兵_百年養生網 - 鶴頂穴.png
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疼痛。膝關節如果發生損傷,開始的時候是偶發上下樓梯疼痛,逐漸發展到只要上下樓梯就疼痛。逐漸走路疼,關節變形。也有一些人對天氣很敏感,我們稱之為「天氣預報膝」。60多歲老大爺,來看病。進門第一句話就說:「這兩天要下雨,因為這兩天我膝蓋疼。」過了兩天還真下雨了。
輔助治療膝關節病的小動作:
1、空蹬自行車:躺在床上抬腿屈膝,在不負重的情況下,做蹬自行車的動作。 (30-50 times/day)
2、座位踩腳:端正坐好,雙手分別放在雙腿股四頭肌上。搖擺上身,雙腳交替踩地。 (30-50 times/day)
3、內收外方:端正坐好,雙手置於雙膝內側,膝關節向內用力,雙手向外用力,抗阻運動。雙手置於雙膝外側,膝關節向外用力,雙手向內用力,抗阻運動。 (30-50 times/day)
跟骨骨刺, 趾筋膜
一些不正確的習慣也會造成腳的傷害。比如說跟骨骨刺,(結合腳步模型講解)是在跟骨結節的前下方長出了骨刺。跟骨骨刺引起疼痛占5%,其餘95%為趾筋膜引起的繼發性疼痛。
50歲女性患者長了根骨骨刺,平時疼的很嚴重。跺腳,使勁一跺,「嗷」一嗓子。當時很疼,但是之後很舒服。他的妹妹也出現了腳後跟疼痛的症狀,她就把跺腳的方法告訴了妹妹。結 果妹妹採用跺腳的方法後,第二天症狀反而嚴重了。來醫院檢查,發現是脂肪墊損傷。
如果是跟骨骨刺,一般是晨起下地的第一下特別疼,走一段時間可緩解。脂肪墊損傷表現為只要受到刺激就會疼痛。跺腳的治療方法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發生其他傷害。
輔助治療跟骨骨刺的小動作:
1、滾瓶子-座位:端正坐好,準備兩個同樣的瓶子置於腳下,用腳心踩住瓶子前後滾動。
2、墊腳尖-站立位(牽拉趾筋膜)。